首页 广州网络公关文章正文

广州番禺区网络营销策划推广及网络公关舆情监测公司选择什么样的好?

广州网络公关 2023年06月16日 19:34 248 赵序
洽谈合作:陈经理 182 1766 8777 联系微信:cqiup7

移动互联网环境之下舆情监测及解决方法,会相对复杂一些。这就需要构建系列科学有效的机制及方案系统。


主要內容:

壹、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的重要性

1.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是適應現實需要、把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2.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是妥善處置輿情、紓解社會矛盾的重要環節

3.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是有效引導輿論、凈化網絡空間的重要舉措

321.jpg


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輿情監測面臨的困境

1.工作隊伍的專業素養之慮

2.圈層傳播的技術屏障之困

3.真實民意的有效把握之憂

4.視頻傳播的即時追蹤之難

5.多元傳播的語言障礙之挫


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提升網絡輿情監測能力的對策建議

1.雙管齊下,構建“機器+人工”相結合的輿情監測模式

2.借力借智,形成多方聯合聯動的輿情監測機制

3.松弛有度,建立常規專項相結合的輿情監測制度

4.以人為本,打造懂技術有素養的網絡輿情監測隊伍

網絡輿情,是網民針對網絡和社會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話題形成的傾向性態度、看法和觀點。在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促進網絡深度融入人類生產生活的背景下,網絡輿情日益成為影響社會治理、政府決策、社會思潮、發展穩定的重要因素。做好網絡輿情監測工作,提高發現能力、預警能力,是有效管理和引導網絡輿情的基礎和前提,是加強網絡空間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隨著媒介發展日新月異、輿論生態日趨復雜,網絡輿情監測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日益顯現,需抓住關鍵、對癥下藥,不斷提高輿情監測的廣度、速度和精度。

壹、研究的緣起:網絡泛娛樂主義思潮與青年亞文化

互聯網已經成為輿情發生的重要源頭、輿情傳播的重要渠道、輿情匯聚的重要平臺。只有快速、準確捕捉有價值的網絡輿情,及時掌握苗頭性、傾向性信息,才能不斷提高輿情應對和處置的預見性、主動性,才能精準把握民意、妥善處理矛盾、科學應對危機,提高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是適應現實需要、把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手段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70.4%;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占總體網民的比例為99.7%。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網絡深度融入並深刻影響著民眾工作、生活、社交,重塑著傳媒格局,也改變了社情民意的表達形式、傳播渠道、分布狀態,微博、微信、客戶端、貼吧、社區、視頻網站、直播平臺、抖音短視頻等成為承載社情民意的重要載體,爆料、圍觀、評論、轉發、留言、點贊、打賞等成為輿論表達的重要手段,形成了網上網下交織、各類意見集散的輿情空間。開展常態、高效的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及時、全面、準確地從海量信息中發現有價值的輿情,有助於各級黨委政府精準對接民情、民意,深入體察民生、民願,便捷匯集民智、民力,推動解決民苦、民憂。


2.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是妥善處置輿情、紓解社會矛盾的重要環節

中國經濟社會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復雜多樣,特別是深層次社會問題日漸凸顯。民意上了網,矛盾沖突、利益糾葛也往往從網下來到網上。特別是隨著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在線下實體輿情還未真正形成或網絡輿情熱度尚未走高之前,就有個體網民自發曝光、議論、批評。通過布設輿情監測機制,快速匯集這些“零星聲音”,抓早抓小,能夠防患於未然,避免發生大的輿情事件。在容納自由表達和多元觀點的網絡空間,網民的群體訴求和監督意願得到極大強化,由此產生的網絡輿論力量能夠對實體輿情處置造成倒逼之勢,影響甚至改變輿情走勢和處置結果。加強網絡輿情監測,及時掌握各類動態動向,才能更好地從服務人民和解決問題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做好回應和解釋引導,也為做好線下處置提供必要的參考。


3.加強網絡輿情監測是有效引導輿論、凈化網絡空間的重要舉措

當前,信息傳播的全球化、自媒體化和上網主體的多元化、分眾化,加劇了網絡輿論場域的復雜性。少數別有用心者借熱點話題肆意攪局、混淆視聽、擾亂民心。在壹些突發事件中,網絡謠言、非理性聲音肆意傳播,輕易就能從網上傳導到網下,點燃公眾情緒,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引發次生問題。在個別時政議題傳播上,“低級紅”“高級黑”現象時有發生,削弱了主流思想輿論和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將輿情監測工作進壹步前置和強化,有助於及時發現網絡輿論中的“偽民意”和各類不良信息、不良現象,有的放矢予以批駁、引導,旗幟鮮明加強正面教育,推動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網絡輿情監測面臨的困境

當前,網絡輿情監測工作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的壓力和挑戰。從內部看,輿情應對和引導工作對監測環節的要求越來越高,能不能做到“快、準、全”地發現輿情,直接影響輿情應對的整體效果和最終結果;從外部看,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形態更新叠代,對做好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帶來了新挑戰、提出了新要求。


1.工作隊伍的專業素養之慮

網絡輿情監測作為輿情應對的基礎性環節,其工作力量長期被整合在“大輿情”體系中加以運用,缺乏獨立性、常態化運作機制,更偏重應急作用的發揮。在實際工作中,不少地方的輿情監測還難以做到專人專崗,相關工作人員往往“身兼數職”,整體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綜合能力不強。同時,輿情監測人員的政治敏感性和信息敏銳度還需提升,對新媒體傳播規律的理解把握還需強化,對網絡輿論中的新現象、新動態還需更全面地跟蹤掌握,否則就可能“錯失”或“誤判”重要信息。此外,由於缺乏專門配套人員,網絡輿情監測往往更註重八小時工作時間內的作業,容易出現監測“空窗期”。加快建立專門化的網絡輿情監測隊伍,非常必要。


2.圈層傳播的技術屏障之困

隨著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帶有私密傳播特性的社交平臺廣泛普及,那些具有相同誌趣、相似訴求和共同愛好及價值取向的人們自發組建起壹個個網絡社群,形成相對封閉的社交空間。壹些不良信息“見縫插針”,從開放的“社交廣場”轉入私密的“社交暗室”,極大增加了網絡輿情監測的難度。圈層傳播也容易導致個別群體“抱團取暖”,由此產生強大的動員組織能力,成為線下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在對壹些公共話題的討論上,微信群和朋友圈“熱議不斷”,而在門戶網站、論壇等傳統平臺或微博等“開放的意見廣場”上卻難匿蹤跡。此外,壹些不良信息通過網盤雲存儲發布,也能夠輕易規避監測。由於網盤賬號的私人化,網盤內容分享具有圈層性和私密性,使得壹些不良信息成為“漏網之魚”。


3.真實民意的有效把握之憂

精準把握社情民意是開展網絡輿情監測最重要的目的之壹,但網絡民意並不壹定反映著真實民意,需認真加以辨析,去偽存真。壹是由於網民群體的低齡化,網絡表達的粗俗化和碎片化,僅僅通過文字、音視頻、圖文所獲得的輿情,往往摻雜著情緒化和非理性內容;二是在壹些輿情事件中,個別網絡意見領袖的強勢觀點蓋過了“沈默的大多數”,在“回聲室”效應下形成壹種“人人附和”的輿情“升溫”假象;三是某些話題的利益所指群體並不熱衷於上網發聲,他們輕易就被其他“鍵盤俠”代言,此時網絡輿情中的民意訴求就可能與真實的民意相左;四是個別事件中,別有用心者借機炒作,混淆視聽,對真實民意表達造成幹擾。


4.視頻傳播的即時追蹤之難

移動短視頻、網絡直播是近幾年網絡傳播領域的現象級產品形態,引領信息閱讀進入可視化時代。特別是網絡直播這種高互動性視頻娛樂媒介,因其平臺的開放性、傳播互動的實時性、不可篡改的真實性而受到用戶和資本青睞。同時,網絡直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惡性競爭、內容同質化、“三俗”內容滋生等各種問題。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管理規定,但“打擦邊球”的行為仍舊屢禁不止。值得警惕的是,網絡直播因其現場性、即時性、不可預測性,極易成為輿情滋生傳播的新土壤、新通道。


5.多元傳播的語言障礙之挫

在網絡輿情監測實踐中,發現信息文本和對文本語義進行解讀分析幾乎是同步進行的。今天,網絡上的信息文本各式各樣、千變萬化,各國各民族語言的混雜、文字的異化表達、網絡表情符號的運用等,都可能成為開展網絡輿情精準監測的現實障礙。壹方面,監測人員由於未能及時掌握網民最新的表達習慣和各種新型網絡符號的意義,導致無法及時準確地把握網絡輿情;另壹方面,在國際輿情的監測上,由於信息主體的多元化和媒體語言、網絡語言的多樣性,加之工作隊伍中通曉多國別、多民族語言的人才匱乏,從而導致工作中出現短板。


三、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提升網絡輿情監測能力的對策建議


針對網絡輿情監測面臨的上述難題,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以改進,不斷增強網絡輿情監測實效。


1.雙管齊下,構建“機器+人工”相結合的輿情監測模式


網絡信息猶如汪洋大海,單純依靠有限的人力和精力,通過關鍵詞檢索、平臺盯守等傳統粗放型手段開展工作,既無法滿足當前工作需求,也缺乏科學性與可持續性。必須按照技術管網的要求,引進或開發使用高效、可靠的技術系統,作為最重要的手段支撐。特別是在熱點話題和重大事件中,監測系統提供的綜合分析數據、網絡輿情趨勢等信息對於研判輿情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值得註意的是,技術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容易受網絡環境影響,且其監測能力還不能完全達到智能化水平,或多或少存在著技術滯後、網絡語義識別不準等問題。在布設機器、開展面上拉網式巡查監測的基礎上,還要依靠監測團隊的力量進行縱深挖掘和精準解析,才能獲取相對真實和完整的民意。在現階段,“機器+人工”是提升網絡輿情監測能力的有效模式。


2.借力借智,形成多方聯合聯動的輿情監測機制


由於信息傳播的日新月異,網絡輿情多元復雜,僅僅依靠某壹個部門單位的力量開展輿情監測,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這就需要從橫向、縱向上發揮多部門多專業領域的監測優勢,形成資源共享、聯動協作的監測機制。壹方面,互聯網主管部門要加強統籌,構建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機制,打造立體化、廣覆蓋的工作體系,劃分監測平臺和監測對象,讓網絡輿情監測從“大海撈針”轉向“有的放矢”,從“各自為戰”轉向“協同作戰”;另壹方面,要善於向媒體、高校和社會吸收專兼職人員,組建專兼結合的工作隊伍,不斷拓展輿情監測陣線。


3.松弛有度,建立常規專項相結合的輿情監測制度


網絡輿情監測工作以效果說話,相關制度機制建設應避免機械化、教條化,做到“因網而動、順網而變”,在規範化的前提下增強制度彈性。壹方面,在常規輿情監測方面,可更多配合使用輿情監測軟件系統,以及借助網絡信息檢索方面的技術支持,適當減少人力安排;另壹方面,加大專項輿情監測的投入力度,即針對屬地或主管行業領域內的某壹突發事件、某壹網絡熱點話題以及可能引發較大反響的決策部署,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挖掘網絡輿情特別是各類傾向性苗頭性訴求、理性建設性意見建議等,為做好輿情應對提供科學參考。


4.以人為本,打造懂技術有素養的網絡輿情監測隊伍


人才隊伍建設是網絡輿情監測工作的基礎工程。要打造壹支作風硬、能戰鬥的專業化網絡輿情監測隊伍,做到專人專崗、專職專事。加強教育培訓,既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又重輿情監測實戰訓練,培養壹批在信息監測領域有專長的業務骨幹。要創新用人制度,積極引進在網絡新媒體、輿情信息、新聞傳播、計算機、大數據等方面有特殊技能的青年人才,將其充實到網絡輿情監測隊伍中來。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建立多層次的人才梯隊,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
商羊文化 工信部备案号: 沪ICP备2022023316号-1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9448号 电话18217668777